悠悠思乡情,一个香港居民对家乡横岗小山村的回忆
横岗吉溪的居港乡亲陈嘉瑞,近日撰文深情回忆家乡的点点滴滴,浓浓的乡情令人动容,简洁地勾勒出上世纪横岗吉溪一带的风土人情、乡亲群像。今日特刊发于此,与各粉丝一起来温情回忆。
吉溪是一条小小的村庄,有三百多年历史。从小时起,我对家乡就有一种深厚的感情。家乡的民俗风情、人物、事物、能工巧匠等,早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。别的不说,就从能工巧匠说起。
古人有鲁班先师,我们家乡也出现一批木匠大师,尤其是陈官生老师傅,确实大名鼎鼎,是一位本土地地道道土木工程师。他的木匠造诣十分突出,上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,在龙岗、横岗、坪地,凡是行内人士无人不识,提起他必定啧啧称赞,立起大拇指,非常敬佩。他识字少,但计算准确,经他造的制品家具、农具,如风柜、水车、台凳椅桌、木盆、木桶,对比各类圆形制品,分毫不差,工艺一流,经久耐用。讲起农具风柜、水车,不是人人能做的,没有高精的工艺造诣,成事难也!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横岗公社兴建一座戏院,陈官生是土木工程的总指挥,发挥他的专业才能,亲自带领工人施工,进行所有的土木结构工程,顺利完成这项大工程,深受领导和村民称赞。在我们小小的山村里,泥水、木匠工从老一辈算起,像陈毓珍、陈品永、朱新发、朱吉利、朱华发、陈煌胜、陈进发、陈煌、陈泰仁(根哥)、陈德安、陈志明、陈丁贵等,也有三、四十人之多,而且技术相当。家乡的所有大小建筑工程,都是本村人一手包办。又拿陈观胜、朱房生来说,他俩的木匠造艺也很精巧,不但有文化知识,还具有组织领导能力。在五十年代人民公社成立初期,他们被调到江西省做指导工作,以此薪火相传,后继有人。七十年代期间,陈嘉瑞、陈开、陈优明三人志同道合,他们上山取材,艰苦奋斗,自行设计、制作枱、床、椅、橱柜等家私,并推销到横岗供销社销售。在当时那个年代,物质缺乏,这些家具很受群众欢迎。
吉溪是一个翠竹之乡,各类山竹无奇不有。在竹林长大的村民,会利用天然资源,学会很多民间工艺,如编织萝筐、摇篮、竹篮、筲箕、粪箕等竹制品,大小皆能。这些制品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收入,对解决当时村民生活有了很大帮助。吉溪人很有智慧,利用竹子创作出许多经济效益。
故土情怀
父老乡亲
民间风俗
我真是怀念啊!
本文作者
陈嘉瑞
简介:男,1950年出生,1970年平冈中学高中毕业,曾在保安小学当民办教师,1978年前往香港定居。
来源|精彩横岗